耽乐

耽于玩乐。

东风想回首:刘禹锡、元稹之往来

突然很想搞搞刘元,史同女做饭第一步,先从搞资料开始!

主要内容为二位的交游往来。

有BUG请指出,看不爽请退出。

 

 


1.相识

刘元应该是贞元十九年左右认识的,这一年刘禹锡32,元稹25。(说起来刘元认识的应该是比刘白还要早一点的。)

中唐大四角里的元微之特别有意思的一点就是,他在谁面前都是弟弟

元稹认识刘白柳的时候都是在很年轻的年纪。人生最美好的年岁认识了这些在史册诗坛熠熠生辉的朋友们,这是他的幸运。

再想想刘柳、元白,感觉F4都是一种年少起就相互惊艳。(写到这里我脑中冒出来一句怪话:年少时不能遇到太惊艳的人,否则会被后人组成中唐天团出道。)

当时的京兆尹韦夏卿——也就是元的岳丈,喜欢设宴邀请年轻有名的文人,还找人开课讲经。刘禹锡颇受他欣赏,这些风雅活动自然也会参加。因为韦夏卿的缘故,元稹结识了刘禹锡。

二位主角终于见面,这篇扯皮小文就正式开始啦。

 

 

2.相知

元和五年,敷水驿事件。元稹带着一身伤,含冤受屈,被贬江陵。

刘禹锡知道这件事之后自然十分愤慨,送了一个文石枕给元稹以表安慰和鼓励,并写了一首诗《赠元九侍御文石枕以诗奖之》:

文章似锦气如虹,宜荐华簪绿殿中。

纵使凉飙生旦夕,犹堪拂拭愈头风。

(这个文石枕大有说头,tag里已经有太太珠玉在前。)

元稹回赠他壁州鞭,也写了一首诗:(题目太长了不放了,他怎么那么喜欢在题目里叙事啊)

枕截文琼珠缀篇,野人酬赠壁州鞭。

用长时节君须策,泥醉风云我要眠。

歌眄彩霞临药灶,执陪仙仗引炉烟。

张骞却上知何日,随会归期在此年 。

刘禹锡收到后,又回了一首诗《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》:

碧玉孤根生在林,美人相赠比双金。

初开郢客缄封后,想见巴山冰雪深。

多节本怀端直性,露青犹有岁寒心。

何时策马同归去,关树扶疏敲镫吟。

这首意思就更直白了,刘禹锡已经在问元稹:你什么时候和我一起策马同归?

 

关于这几首诗歌往来,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小彩蛋:

小刘眼里的九:美人。(“美人相赠比双金。”)

九眼里的自己:野人。(“野人酬赠壁州鞭。”)

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啊元九你。

其实是美称和谦称啦。

 

元和九年,看花诗事件。刘禹锡才回长安一月,便又流落连州。

这年元稹给梦得写了《寄刘二十八》,由于已经散佚,无法得知他是否提及这次事件。而刘禹锡给他写了一首《酬元九院长自江陵见寄》,这首现在还是可以看到的,从中也可以一窥当时刘禹锡的心态。同为在谪之人,元稹一定能理解他这种无奈。

无事寻花至仙境,等闲栽树比封君。

金门通籍真多士,黄纸除书每日闻。

虽然那首元诗不存,但元和元年他的一首诗《永贞二年正月二日上御丹凤楼赦天下…不及盛观》(他到底为什么那么喜欢在题目里巴拉巴拉)清楚地表明了他对永贞革新的态度:

春来饶梦慵朝起,不看千官拥御楼。

却著闲行是忙事,数人同傍曲江头。

就算可以忽略他诗中溢出屏幕的阴阳怪气,也不能忽略他题目里无比头铁的“永贞二年”:那会儿宪宗都神清气爽地称帝改年了,你在这写哪门子的永贞二年呢?应该说这是比刘梦得的看花诗更要命的一首“大作”,幸好当时他位卑言轻,否则我们现在可能也不用研究刘元好不好嗑了——其中一位那会儿就寄了。

 

元稹出事的时候刘禹锡在朗州当司马,刘禹锡出事的时候元稹在江陵当士曹参军。因此这俩人对于对方的人生名场面(这个说法好像有点缺德,敲一下木鱼),不仅都有见证,而且对于对方当时的境遇和心态,一定能理解安慰甚至感同身受。

“他们共同具有的正直不阿的品格和高尚的人格,使两人心心相印。”(《刘禹锡评传》)

好好,心心相印好啊。

 

 

3.流年

821年,送走了李纯,来到长庆年间。

这个时候刘禹锡因母亲去世,还在丁忧。他之前在连州当了好几年刺史,这一年被改为夔州刺史,夔州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很重要,反正去那儿肯定是比连州好。有学者说小刘这次是因为九得位,被九特意带飞了一下。真假难考,姑且提一嘴。

825年,送走了李恒,来到宝历年间,这期间……刘白唱和渐多。(没想到吧)

刘白在扬州“听君歌一曲”,在洛阳同游唱和不断,在长安和裴度等人把酒言欢……

你问元稹在干嘛?他在浙东当观察使,一方大员,下镇数州,“凡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,权任甚重”,工作嘎嘎努力:修水利,搞均田,支持当地文化 事业发展,还头铁地上书给皇帝说给你进贡劳民伤财的停了吧……百忙之中还要给白乐天寻访霓裳羽衣舞。

 

跑题了,接着说刘元。

其实这期间,他俩是有很多往来的。刘梦得在他的诗里,像不要钱一样狂吹元微之,进行了一套360度无死角的微之夸夸。(太多了,以下仅摘选部分诗文。)

夸人家好看:

凤姿常在竹。

玉人紫绶相辉映。

夸人家当官当得好:

用对策甲于天下,继为有声宰相。

夸人家文章:

今朝比潘陆,江海更滔滔。

莫道骚人在三楚,文星今向斗牛明!

同情人家贬谪:

今日看书最惆怅,为闻梅雨损朝衣。

……

看了让人直呼:梦得歇歇吧梦得别吹了梦得收敛点。

当然了按照元稹的作风,肯定会有回诗,但长庆之后的元诗多散佚,今天的我们也只能脑补脑补了。

 

除此之外,元稹镇浙东期间,刘禹锡还让自己的侄子刘蔚来给元稹当幕僚,临行前交代侄子要把元稹当父辈一样对待:丞相吾友也,汝事所从如事诸父。

而元稹则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刘禹锡的学生韦绚。韦绚是永贞革新时的重要人物韦执谊的儿子,刘禹锡对待这名学生就像对待亲儿子一样。而元稹的这个女儿是他和发妻所出,也是他唯一养大成人的女儿。

四舍五入这俩人也算儿女亲家了。

 

大和三年,元稹受召回京,任尚书左丞,途径洛阳与白居易相见。刘禹锡知道这事儿之后立马寄诗给白乐天,表达自己的酸溜溜之情。

他这个心态,我不好说,直接搬一段来自吴伟斌先生的原文:

当时已是礼部郎中的刘禹锡也十分高兴,盼望早日与元稹相见,畅叙别情,他暗暗“妒忌”白居易在洛阳能比自己早日见到元稹。(《元稹评传》)

此时我们不仅想起另一位刘元激推人——瞿蜕园先生。看看,既然这二位的主要研究者都嗑刘元,我有什么理由不嗑啊!

至于那首诗,内容如下。不仅表达吃醋之情,而且依然不忘夸夸。

微之从东来,威凤鸣归林。

羡君先相见,一豁平生心。

收到诗的白乐天:乐。



4.诀别

早在元和十年,元稹赴京途中经过蓝桥驿,留下过一首《留呈梦得子厚致用》。他认为不久之后他的好友们——刘禹锡、柳宗元、李景俭等——也会回到长安,他希望在他之后经过此地的朋友能够看到这首诗。

很久之后,久到这群才子之中最年轻的元稹也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,大和四年,元稹出镇武昌,再次经过蓝桥。他也许是看到当年自己的留诗,感慨万千,写诗与刘禹锡唱和。他的这首原诗同样不存,但刘禹锡“凄然继和”之作今犹可见:

宿草恨长在,伤禽飞尚迟。

武昌应已到,新柳映红旗。

再次送别好友的刘禹锡惆怅地想着:此时此刻,节度使的仪仗应该已经到了武昌了吧?

元稹从长安动身时,刘禹锡正在京城,他在浐水送别元稹。离别固然令人心绪怅惘,但至少那时候,他们都期待着此后能够在京城再会。

他们一定不会料到,这就是此生的最后一次见面了。

 




5.秋声

842年,刘禹锡去世,年近七十的白乐天送走了他最后一位至交好友。悲伤之余,我们还是可以在白乐天这里蹭一口刘元饭(我木鱼呢,再敲一下):

贤豪虽殁精灵在,应共微之地下游。——白居易《哭刘尚书梦得二首》

白乐天:梦得啊你去了地下和微之要玩得开心哦……

 

刘禹锡七十一岁那年,因自觉命不久矣,作《子刘子自传》,回首自己的一生:

重屯累厄,数之奇兮。天与所长,不使施兮。人或加讪,心无疵兮。

多灾多难,是命数不济;天赋才华,却不能施为。即便遭人毁谤,此心无瑕无疵、俯仰无愧。

看,刘元的经历其实是有不少相似之处的,而他们的人格中共有的坚持理想、刚直孤傲的部分更是始终未变。

当然他们也有许多的不同,他们这些人之间就是因为不同才有对比、才生趣味。或许是秉性如此,或许是年岁未到,元微之比起他年长的好朋友们总少些豁达,而刘梦得就拥有说出“秋日胜春朝”的豪情。不知道梦得同微之“地下游”的时候,会不会拉着阔别十年的好友念叨“犹奋迅于秋声”呢?

 

 

END.

参考资料:

刘禹锡评传

元稹评传

白居易、元稹、刘禹锡唱和诗编年集


 


评论(12)

热度(318)

  1. 共45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